在礦產資源的價值序列中,礦砂近年上演了一場驚人的價格躍升。以建筑用天然河砂為例,其價格從2008年的每噸15元飆升至2018年的每噸145元,十年漲幅近十倍,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以“斤”計價的極端案例13。全球每年砂石消耗量已突破400億噸,中國占比高達50%(約200億噸),巨大的需求缺口與環保限制共同推高了礦砂價格。而在貓砂等細分領域,高端礦砂憑借“幾近0塵”的核心技術,更成為市場上的溢價王者,其價格構成遠非普通砂石可比。
一、礦砂價格高起的四大因素
- 資源稀缺性與開采限制
天然優質河砂屬半不可再生資源,高強度開采已導致多地河流生態受損甚至資源枯竭。政府為保護環境實施了河砂禁采政策,進一步壓縮供給。同時,沙漠砂因顆粒過圓無法用于建筑,海砂含鹽、山砂含雜均難替代,加劇了河砂的稀缺性。 - 環保政策持續高壓
環保法規取締了大量散亂的小型采砂場,非法盜砂行為被嚴厲打擊。合法開采需承擔生態修復成本,直接導致礦砂價格飆升。 - 囤積炒作與需求剛性
在心理預期的漲價情況下,部分貿易商囤砂石待價而沽。而基建(房地產、道路橋梁)和制造業(鋼鐵、玻璃、芯片)對砂石的需求率增不降,形成“越漲越囤”的惡性循環。 - 高端礦砂的特殊工藝及成本
以貓砂為代表的功能性礦砂,需通過復雜工藝實現“無塵化”。如內蒙古的納米聚合礦砂,通過表面微孔改性技術處理膨潤土,并添加抗菌劑提升性能;貓砂更采用8步凈塵工藝,包括陽離子交換、納米柱撐、聲波篩分等多道工序,顯著推高生產成本。